【健康科普】生命“绿码”——AED|患者|心脏|倒地|AED|-健康界

admin 电竞直播 2024-05-02 17 0

【健康科普】生命“绿码”——AED|患者|心脏|倒地|AED|-健康界

  随着越来越多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频频被提及的AED再度走进公众的视野,那么这个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蕴含着生命希望的盒子究竟是个什么样子?AED的使用又是什么状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普讲堂:

  生命“绿码”——AED

  2021年6月13日,欧洲杯B组小组赛丹麦与芬兰之战出现了令全世界球迷揪心的一幕:比赛第42分钟,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没有任何身体对抗的情况下突然倒地昏迷,8秒之后队医抵达现场,52秒后AED到位,在现场心肺复苏、AED体外除颤急救约14分钟后,埃里克森摆脱了生命危险。

  2022年3月25日19时左右,北京地铁8号线车厢内,一名乘客突然倒地,意识模糊,情况不明,地铁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站内广播寻找医护人员帮助,恰巧路过的两名医生很快赶到现场,此时患者脸色发青,已经没有呼吸,医生们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CPR),并取来了地铁站配置的AED,经过一番生死时速的抢救,该乘客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根据AED管理系统后台数据,本次用于抢救的AED在19时09分23秒开机,14秒后,AED便已经以150J能量为体重200斤的患者成功除颤。

  2022年1月份的深圳,仅仅3天的时间,AED成功施救2人,深圳AED成功救人的数据由2021年12月31日的38人刷新到了40人!

  毫不夸张的说,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对于心源性猝死患者来说往往就是跨越生死的分水岭,在一幕幕教科书式的急救场景中它屡显神威。

  1、那么,究竟什么是AED呢?

  AED是英文单词: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缩写,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它是一种智能、便携的医疗器械,可供非急救专业医务人员及普通人使用,它可以提供高能量电流,对人体的特定区域放电,帮助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骤停的心脏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因此被称为“救命神器”。

  在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大部分患者的心脏在初期并非一动不动,而是呈现不规则的颤抖状态,此时心脏虽然还在运动,但不会产生正常脉搏,无法有效泵血。而此时对心脏进行一定能量的电击,就有可能让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通常情况下,只有医务人员携带专业除颤设备才有可能解除生命危险,但如果我们身边恰好有AED,并且依照流程正规操作AED,那么就有可能使患者的心跳恢复正常。

  2、为什么要普及AED?

  心脏病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病因,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54.5万例,居全球首位,其中80%左右的心脏骤停由室颤引起,AED恰好就是目前针对室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 1 分钟内行电击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每延迟 1 分钟,生存率下降 7%~10%。心脏骤停 4 分钟后, 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能否在患者倒地后的前几分钟让其得到有效救治是决定患者能否生存的关键。短短几分钟的抢救窗口期,等待救护车往往是来不及的,这时旁观者能否第一时间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使用AED快速除颤就显得至关重要。

  3、只有医生才能使用AED吗?

  AED是一款自动化医疗设备,像傻瓜机一样操作简单,即便是非专业人士第一次使用依然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操作全程语音提示,同时显示屏还会配合图示对操作者进行指引。AED还是一个安全性非常高的医疗设备,连接完成后它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给出建议电击或者不建议电击的提示,如果患者是一名不需要电击除颤的患者,AED便不会充电,也不会对患者实施电击,因此不会有因误操作而伤害到患者的可能。

  4、如何正确使用AED?

  1.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大声呼叫并不停拍打倒地者肩膀确认其是否还有意识。

  2.倒地者无回应时,立刻呼唤他人帮忙拨打120并寻找最近的AED。

  3.倒地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立即进行胸部按压(CPR),并且不要停止。

  4.AED送达后,打开电源,根据语音提示按步骤进行操作。

  5.如果AED语音提示需要进行电击,AED会自动充电。

  6.充电完后AED会提醒施救者在不碰触患者身体情况下触发电击按钮。

  7.完成一次电击后,立即继续心肺复苏。

  8.AED会每2分钟自动进行语音提示:“请停止按压、再次分析心律”,按语音提示继续操作。

  9.循环上述5-8的步骤,直到救护车的到来。

  为方便记忆,上述过程可以简化为“三步AED急救法”:

  1. 尽快拨打120并寻求周围的人帮忙拿来附近的AED。

  2. 在AED到来之前,不间断心脏按压。

  3. AED到来后,根据声音提示使用AED。

  5、ED普及现状如何?

  AED的普及和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避免很多不应发生的悲剧。近年来世界上诸如日本、美国等多个发达国家已在公共场所普及AED,每10 万人投放和配置的AED数量:荷兰596台、日本555台、美国400台,而我们国家远远达不到上述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21个城市在地铁站内配备了AED,其数量约占国内配备AED总体数量的一半。伴随着我国公共卫生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各个城市的AED 投放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制约我国AED行业发展不利因素已得到较好解决。在全国主要的 AED 投放城市, 基本都配套了相关的 App 或微信公众号,在手机上就能直接查到各地区AED 分布情况以及最近的AED 位置。可以说,我国AED普及之路正在逐渐提速,但依然任重道远。

  为了能够及时挽救生命,请您大胆使用AED!

  配置AED后,怎么用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AED,“不会用”、“不敢用”、“怕担责”是最常见的表现。现实生活中我们欠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AED,更是整个社会对急救的关注度和民众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很多政策规定,以保证施救者无后顾之忧,能让AED在中国可以尽早达到“随处可用”“人人会用”“人人敢用”的状态。

  我国心脏骤停人数较多,而公众AED 的使用率低。2020年《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 》指出,应科学管理调配资源,提高AED的投放密度并解决好配置位置等问题,使公众真正做到能知晓、能获取、能使用、能救人,让 AED 能像灭火器一样得到重视和广泛使用。随着它的普及利用,AED将成为“标配”,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评论